新聞技術中心
今天總結了一下實驗室常見的有毒物質和防護方法,結果發現基本上實驗室的東西都是或大或小有毒的Sad都不想做實驗了!希望各位戰友不斷補充,也希望能幫到大家在順利完成實驗的同時盡最大可能保護好自己!
實驗室有毒物質介紹和防護注意事項:
1.DMSO:
DMSO是二甲基亞砜,用途廣泛。用作乙炔、芳烴、二氧化硫及其他氣體的溶劑以及腈綸纖維紡絲溶劑。是一種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機溶劑的極為重要的非質子極性溶劑。對皮膚有極強的滲透性,有助于藥物向人體滲透。也可作為農藥的添加劑,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化學試劑;
DMSO也是一種滲透性保護劑,能夠降低細胞冰點,減少冰晶的形成,減輕自由基對細胞損害,改變生物膜對電解質、藥物、毒物和代謝產物的通透性,但是研究表明,DMSO存在嚴重的毒性作用,與蛋白質疏水集團發生作用,導致蛋白質變性,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腎毒性;
DMSO是毒性比較強的東西,用的時候要避免其揮發,要準備1%~5%的氨水備用,皮膚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滌。最為常見的為惡心、嘔吐、皮疹及在皮膚、和呼出的氣體中發出大蒜、洋蔥、牡蠣味;
吸入:
高揮發濃度可能導致頭痛,暈眩和鎮靜;
皮膚:
能夠灼傷皮膚并使皮膚有刺痛感,如同所見的皮疹及水泡一樣。若二甲基亞砜與含水的皮膚接觸會產生熱反應。要避免接觸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質的二甲基亞砜溶液,因其毒性不為人所知,而二甲基亞砜卻可能會滲入肌膚,在一定條件下會將有毒物質代入肌膚;
吸收:
吸收危險性很低;
2.EB:
EB(Ethidium bromide,溴化乙錠)溴化乙錠是一種高度靈敏的熒光染色劑,用于觀察瓊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膠中的DNA。溴化乙錠用標準302nm紫外光透射儀激發并放射出橙紅色信號,觀察瓊脂糖凝膠中DNA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熒光染料溴化乙錠進行染色,溴化乙錠含有一個可以嵌入DNA堆積堿基之間的一個三環平面基團。它與DNA的結合幾乎沒有堿基序列特異性。在高離子強度的飽和溶液中,大約每2.5個堿基插入一個溴化乙錠分子。當染料分子插入后,其平面基團與螺旋的軸線垂直并通過范德華力與上下堿基相互作用。這個基團的固定位置及其與堿基的密切接近,導致與DNA結合的染料呈現熒光,其熒光產率比游離溶液中染料有所增加。DNA吸收254nm處的紫外輻射并傳遞給染料,而被結合的染料本身吸收302nm和366nm的光輻射。這兩種情況下,被吸收的能量在可見光譜紅橙區的590nm處重新發射出來。由于溴化乙錠-DNA復合物的熒光產率比沒有結合DNA的染料高出20~30倍,所以當凝膠中含有游離的溴化乙錠(0.5μg/mL)時,可以檢測到少至10ng的DNA條帶。溴化乙錠可以嵌入堿基分子中,導致錯配。溴化乙錠是強誘變劑,具有高致癌性!會在60~70度是蒸發,(所以最好不要在膠太熱的時候加,或者應該加到液體里,0.5μg/mL,染色半小時)(當EB加得過多時,也可以在室溫用水將已染色的凝膠浸泡20min以降低未結合的EB引起的背景熒光);
溴化乙錠溶液的凈化處理
*由于溴化乙錠具有一定的毒性,實驗結束后,應對含EB的溶液進行凈化處理再行棄置,以避免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:
(1)對于EB含量大于0.5mg/mL的溶液,可如下處理:
①將EB溶液用水稀釋至濃度低于0.5mg/mL;
②加入一倍體積的0.5mol/L KMnO4,混勻,再加入等量的25mol/L HCl,混勻,置室溫數小時;
③加入一倍體積的2.5mol/L NaOH,混勻并廢棄。
(2)EB含量小于0.5mg/mL的溶液可如下處理:
①按1mg/mL的量加入活性炭,不時輕搖混勻,室溫放置1小時;
②用濾紙過濾并將活性碳與濾紙密封后丟棄。
見光分解?他說他經常裸手抓膠的,只有學生在的時候才示范性的戴一下手套。當時我看時都吃了一驚,但聽他一解釋,也覺得有點道理的。
他說,EB如果接觸到你的皮膚,一般都是手了,其傷害的都是表皮細胞,而這只是一層死亡了的細胞,其傷害很難達到真皮層。
現在已經有很多無毒的燃料賣了,例如,GODview
3.DEPC:
DEPC即二乙基焦碳酸酯(diethylprocarbonate),可滅活各種蛋白質,是RNA酶的強抑制劑。DEPC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,在操作中應盡量在通風的條件下進行,并避免接觸皮膚。DEPC毒性并不是很強,但吸入的毒性是最強的,使用時戴口罩。不小心沾到手上注意立即沖洗。R-Nase AwayTM試劑可以替代DEPC,操作簡單,價格低,且無毒性。只需將R-Nase AwayTM直接倒在玻璃器皿和塑料器皿的表面,浸泡后用水沖洗去除,即,可以快速去除器皿表面的R-Nase,并且不會殘留而干擾后繼實驗。
4.丙烯酰胺:
屬中等毒性物質。可通過皮膚吸收及呼吸道進入人體,因此,在搬運和使用中必須穿戴好防護用具,如防毒服,防毒口罩及防毒手套等。丙烯酰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經毒性,同時還有生殖、發育毒性。神經毒性作用表現為周圍神經退行性變化和腦中涉及學習、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變化,試驗還顯示丙烯酰胺是一種可能致癌物,職業接觸人群的流行病學觀察表明,長期低劑量接觸丙烯酰胺會出現嗜睡、情緒和記憶改變、幻覺和震顫等癥狀,伴隨末梢神經病如手套樣感覺、出汗和肌肉無力。累積毒性,不容易排毒。
具備以下任何一項者,可列為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觀察對象:
a.接觸丙烯酰胺的局部皮膚出現多汗、濕冷、脫皮、紅斑;
b.出現肢端麻木、刺痛、下肢乏力、嗜睡等癥狀;
c.神經-肌電圖顯示有可疑神經源性損害;
治療原則:
可用B族維生素、能量合劑,并輔以體療、理療及對癥治療。
重度中毒者應同時加強支持療法。
5.NN-亞甲雙丙烯酰胺
有毒,影響中樞神經系統,切勿吸入粉末。
6.DTT-二硫蘇糖醇
很強的還原劑,散發難聞的氣味。
可因吸入、咽下或皮膚吸收而危害健康。當使用固體或高濃度儲存液時,戴手套和護目鏡,在通風櫥中操作。
7.TEMED
強神經毒性,防止誤吸,操作時快速,存放時密封。
8.PMSF
苯甲基磺酰氟[(PMSF),C7H7FO2S或C6H5CH2SO2F]是一種高強度毒性的膽堿酯酶抑制劑。它對呼吸道黏膜、眼睛和皮膚有非常大的破壞性。可因吸入、咽下或皮膚吸收而致命。戴合適的手套和安全眼鏡,始終在化學通風櫥里使用。在接觸到的情況下,要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眼睛或皮膚,已污染的工作服丟棄掉。
9.氯仿(CHCl3)
對皮膚、眼睛、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。它是一種致癌劑,可損害肝和腎。它也易揮發,避免吸入揮發的氣體。操作時戴合適的手套和安全眼鏡并始終在化學通風櫥里進行。
10.甲醛(HCOH)
有很大的毒性并易揮發,也是一種致癌劑。很容易通過皮膚吸收,對眼睛、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損傷作用。避免吸入其揮發的汽霧。要戴合適的手套和安全眼鏡。始終在化學通風櫥內進行操作。遠離熱、火花及明火。
11.吉姆薩(Giemsa)染料
咽下可致命或引起眼睛失明,通過吸入和皮膚吸收是有毒的。其可能的危險是不可逆的效應。戴合適的手套和安全護目鏡。在化學通風櫥里操作,不要吸入其粉末。
12.疊氮鈉(NaN3)
毒性非常大,阻斷細胞色素電子運送系統。它含有疊氮鈉的溶液要標記清楚。可因吸入、咽下或皮膚吸收而損害健康。戴合適的手套和安全護目鏡,操作時要格外小心。
13.十二烷基硫酸鈉(SDS)
有毒,是一種刺激物,并造成對眼睛的嚴重損傷的危險。可因吸入、咽下或皮膚吸收而損害健康。戴合適的手套和安全護目鏡。不要吸入其粉末。
14.三氯乙酸(TCA)
有很強的腐蝕性。戴合適的手套和安全防目鏡。
15.TritonX-100
引起嚴重的眼睛刺激和灼傷。可因吸入、咽下或皮膚吸收而受害。戴合適的手套和護目鏡。
16.過硫酸銨[(NH4)2S2O8]
對黏膜和上呼吸道組織、眼睛和皮膚有極大危害性。吸入可致命。操作時戴合適的手套、安全眼鏡和防護服。始終在通風櫥里操作,操作完后徹底洗手。
17.Trizol
含有毒物質苯酚,如,皮膚接觸Trizol,請立即用大量去垢劑和水沖洗,如仍有不適,請聽取醫生意見。如果只是少量接觸,并處理后癥狀減輕,估計問題就不大了。紫外光或紫外線可損傷眼視網膜,切勿用裸眼和沒有防護裝置的紫外光源。在實驗室里常用的紫外光源包括手提式紫外燈和紫外透射儀。只能通過吸收有害波長的濾片或安全玻璃片才能觀察。紫外線也是誘變劑和致癌的。為使暴露減少到最低限度,確保紫外光源要采用適當防護裝置。在紫外光下操作時要戴合適的預防性手套,還要注意酒精燈的使用!小心著火!
(來源:網上論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