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技術中心
導言
12月5日下午,位于班加羅爾的印度科學院高超聲速和沖擊波研究實驗室發(fā)生爆炸,導致一名研究人員死亡,另有3人重傷,目前,爆炸原因仍在調查中。
據(jù)附近國家高等研究院的科學家說,爆炸震動了整個社區(qū)。印度科學院表示,32歲的Manoj Kumar當場死亡,他是一家名為超級浪潮科技的初創(chuàng)公司員工。受傷的3人也是該公司的員工。該公司于2016年由印度科學院航空航天系的兩名員工創(chuàng)辦。
印度科學院的沖擊波實驗室在半個世紀前開放,2011年,在印俄合資企業(yè)布拉莫斯航空公司的資助下,該機構對其進行了升級。布拉莫斯航空公司生產一種名為布拉莫斯的超音速巡航導彈。
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(fā)出幾種潛在的沖擊波應用,包括藥物和疫苗的輸送、家畜的人工授精、榨油,甚至果汁生產。實驗室目前有4個復雜的沖擊波管,可以使用液氫、氧氣、氮氣和氦氣產生沖擊波。
印度科學院院長、電氣工程師Anurag Kumar告訴媒體:“沒有發(fā)生火災,是一個氣瓶爆炸。”但Kumar拒絕猜測事故原因,并證實印度科學院正在配合警方調查,而該機構的安全辦公室也正在進行內部審查。
但印度科學院的學生和研究人員不需要接受強制性的安全培訓,Kumar說:“只有個別教授能對員工進行安全指導,因為他們對使用的設備最了解。”
印度科學院雇傭了大約450名科學家,生物化學家、前印度科學院負責人Padmanabhan Balaram說,這里有“非常好的安全記錄”,這可能是該研究所110年歷史上第一次因研究而出現(xiàn)死亡事故。Balaram擔心,這起事故可能會給相關研究帶來負面影響。
Kumar說,受傷人員和死亡科學家的家人將得到適當?shù)馁r償。
(內容來源:分析測試百科)
- 上一個:實驗室口罩這樣選,你的實驗室選對了嗎?
- 下一個:一個例子講透不確定度評定